从2020年5月1日开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响应“垃圾分类”政策,以党建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我校党员教师杨卓为初一年级学生开展线上“垃圾分类”探究课。
为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杨卓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说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由首先秦观《行香子》中对美好风光的描述和一幅由台风引起的垃圾冲入城市的强烈对比图导入,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后果的警醒。


接着,杨卓老师联系时事,为学生介绍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学生们不禁问道“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垃圾分类’?”


随后,带着问题,杨卓老师与学生一起提出假设,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如何采用花盆等简易器具探究哪些废弃物可以被自然降解,哪些废弃物不能被自然降解?”、“降解时间不同的废弃物放在一起处理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及“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等问题,学生们得出垃圾分类处理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


基于“线上授课,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杨卓老师还分享了“家庭自制再生纸”的小实验视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最后,课堂在“你能为垃圾分类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的讨论中走向尾声。垃圾分类处理有赖于每个家庭和每个人对垃圾的分类放置。垃圾分类,人人行动;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初中党支部 宋阿云